SEO讓寫作環境好轉了嗎?現代文字工作者的困境

by 戮戮 Amethyst Lu

曾看到林育聖經營的文案品牌「文案的美」提到「SEO是Google在這個時代,給予 文字工作 者最好的禮物」,文字工作者也確實因為SEO、內容行銷等行銷手法、技術的出現受益匪淺。然而,這不表示關於 文字工作 、文案寫作的一切困境,都可以跟著Google搜尋引擎帶來的強大曝光量煙消雲散。甚至,有時還會懷疑SEO真的讓寫作、文字工作者的環境好轉了嗎?還是只是造出一個新的惡性競爭空間、新的修羅場?

雖然我目前只是Junior級的SEO內容行銷、文字編輯工作者,還是想來分享一下我目前從事寫作工作以來,在這些工作中發現的問題、文字工作者們的困境,以及如何面對這些問題,希望可以提供想嘗試文字工作的新鮮人、轉職者一點參考。也期許這些文字工作的窘境,能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改變。

什麼是SEO和內容行銷?

什麼是SEO和內容行銷?它們怎麼改變文字工作者?

近年越來越多企業、廠商投入SEO(搜尋引擎關鍵字最佳化)與內容行銷的經營,因為透過經營SEO,可以讓更多人透過搜尋引擎進入自己的網站,進一步提升企業能見度;經營內容行銷,則可以在發生消費、交易行為前,一定程度解決顧客的問題,提升顧客對該品牌該企業的信任,讓未來促成交易更容易。

為什麼SEO跟內容行銷、文字工作容易被綁在一起?

因為SEO、內容行銷兩者可算相輔相成,而經營這兩件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寫文章,藉由內文的關鍵字布局提升文章、網站與關鍵字的關聯程度,進此讓文章、網站在搜尋特定關鍵字時排名提升、盡早出現。文章能被越多人看見,就能解決越多人的問題。因此,業界對寫作、文字工作的需求開始提升,以往常被嘲笑畢業即失業的文史哲科系畢業生,也因為相關需求的提升,獲得就業的一線曙光,畢業於半個中文系的我目前也以此為業。

SEO技術的出現,對文字工作帶來哪些改變?

透過SEO與Google搜尋演算法,文章寫手的成果可以被更具體、更客觀的表現。Google搜尋演算法會讓點閱率、內容與搜尋關鍵字的相關性、讀者閱讀停留時間與回訪機率較高、對使用者閱讀比較友善的文章,出現在搜尋結果的前段排名。簡單來說,寫得比較好、比較能解決讀者問題的文章,真的能比較容易被讀者搜尋到。

文字工作、寫作工作者需面臨的困境

文字工作、寫作工作者需面臨的困境

SEO的出現讓文字專長的人、文史哲科系畢業者多了可以發揮的空間,也讓其他人多了另一種看待文字與寫作的角度、評量寫作成果的面向。這也讓文字工作者多了一些困境要面對,而從古至今都要面對的問題並未因此減少:

SEO的效力需要時間醞釀而成,且不可控因素太多

文章發出後,Google不一定能很快把文章納入搜尋結果索引頁。就算事前提交Sitemap、提交連結供Google審核,要讓搜尋結果跑到前面,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大數據運作(搜尋結果排名是根據使用者點閱率、停留時間等要素決定)。有時文章發出以後,可以當天就衝到搜尋排名第一頁吸來大量流量,有的文章卻在發出一年以後,搜尋排名才突然往前。

有時,即使已在寫文章時放入一切讀者會關心的元素,並遵守SEO文章寫作以解釋、解惑為主的法則,好好把相關關鍵字都放在會先被檢索到的Heading位置,也把一切錯字與行文不通順元素都排除了,得來不易的文章撰寫成果也無法在搜尋排名中贏過看似擁有高權重,卻充斥低品質內容的內容農場,以及純靠填塞大量長尾關鍵字引來流量,以賺取收入的關鍵字農場。雖然Google已經多次公布會打擊這些農場網站,不過我目前看起來成效不大。

關於SEO、Google搜尋引擎與大數據的操作,有許多無法預料的元素,且Google演算法說變就變,可能改一次演算法,SEO操作的方向就要跟著大改,不可控的元素太多。不清楚成效究竟會如何的狀況,也讓一些企業仍不願投身SEO的經營。

文字美感影響

想從流量、人氣這些數字來判斷績效,想得知這些文字能吸引多少人流,除了看事後文章發出後的效應,在文章推出亮相之前,還是得先通過業主、案主的眼睛、對文字的美感,這是文字工作者從古至今都得面對的難題。即使已經越來越多人相信美感是普世價值而非見仁見智,每個人對於文字的美感依然不同,且各自都對自己的美感頗具自信,再加上當今主宰這個社會、很可能是自己業主、案主的族群,可能因為年歲增長、對新知識與新觀點的接受度降低,又對自身審美有絕對自信,無法接受較新思維下打造的文字,經常出現來回改稿無數次的情形。

即使已明定最多可以改幾次,文字工作者的薄臉皮、心軟、高自尊,總會讓他們最後乖乖聽話,回去改文章(有次上編劇課,其中一位編劇老師鄭心媚曾說「寫字的人,講錢歹勢,回去心疼」,不清楚是不是真的必須要有這種個性才能當文字工作者?)。

拿篇數、字數當KPI是最蠢的事,卻無法避免

成效醞釀耗時且不易控,再加上人為的文字美感干預,導致衡量文字工作者績效的指標很容易回歸相對最直觀、沒有操弄空間的篇數、字數。對我來說,用篇數、字數當工作指標是很愚蠢的事,因為寫得多不代表效果一定會好,如果內容量與質感不成正比,除了令讀者詬病嘲笑,還有可能被Google視為黑帽SEO,造成Google人為介入降低搜尋排名。而且寫作是極耗腦力與體力的高度勞動,要求寫手、編輯們衝高篇數時,若沒有提供寫手、編輯充裕的補充能量時間,很容易把寫手的能量消耗殆盡,產出的內容品質也會降低(之所以不說靈感,是因為不靠靈感寫作的人,才是真正專業的寫作者)。

然而,上級有很正當的理由可以拿篇數、字數當KPI:先不說篇數是寫手最好努力的方向,越多的文章篇數、越高的字數,就可以操作更多關鍵字與議題,也就越有希望可以操作出成果,反正寫了那麼多篇,總會有一篇成功,且越大篇幅的文章需要花越長時間閱讀,因此長文章可以加長讀者停留時間,進一步讓搜尋排名結果提升。綜合以上,篇數、字數成為KPI的狀況,在當今環境下幾乎無法避免,且可能會越來越嚴重,編輯、寫手們若想適應當今的文字工作職場,恐怕只能盡可能加快寫作速度。

這個時代的文字工作者該怎麼自處?

這個時代的文字工作者該怎麼自處?

SEO的出現,除了替寫作者、文字工作者帶來新的優勢,也迎來新的煩惱,而舊的問題可能是無解難題。這種狀況下,文字工作者該如何自處?戮戮我雖不是非常資深的文字工作者,還是想提供一些我的想法,供未來想從事文字工作行業的新鮮人、轉職者參考:

多尋求協助

除了善用Google Analytics Google Search Console等工具,觀察自己的文章排名、 讀者點閱率與停留時間,更重要的是回歸最初的「從讀者出發」。除了按照SEO寫作的SOP,以解惑、解釋、懶人包方式出發撰文,想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否真的對讀者友善、可以讓人看懂又看得下去,最可靠的做法,可能還是多向身邊的人問問看自己寫得到底怎樣、要怎麼寫才能符合讀者需求,必要時,也可以進行A/B Test,測試哪種寫法更符合自己所抓的讀者群,讓自己的寫作內容、筆法更能擊中目標讀者群。

擁有一套自己的快速內容產出心法

既然以篇數、字數為績效標準的現況很可能無法扭轉,想繼續在文字業界生存生活,就要找出一套自己的快速產內容心法甚至SOP。多方收集資料、跟隨吸收最新資訊,建立自己的內容資料庫是基本,至於如何把這些內容資料庫的東西重整、拼湊出一篇能夠稱為原創內容的文章,就看每位文字工作者如何練功。

盡快脫離產線

最重要的是要盡快脫離產線,否則自己永遠只是產線上的一顆小螺絲,隨時可以被任何人取代。先前參加張瑋容老師的內容策略說明會時,瑋容老師就提到「要讓自己趕快脫離產線」,當時還沒正式進入業界工作的我還不清楚怎麼回事,直到先後經歷在中型電商、小新創公司任職的洗禮後,才逐漸理解為什麼不能讓自己一直停在寫文章的位子。

尤其是在這個公司業主多以篇數、字數為KPI的文字工作現況下,更要讓自己趕快脫離產線、成為有能力決策的成熟工作者,否則只會讓自己的文字寫作、創作能量更快耗盡。至於要怎麼更快脫離產線……這連我都還在想😰😰😰

結語

SEO技術的出現、內容行銷這個行銷新手法,的確對寫作、文字工作環境造成重大改變。首要改變點就是寫作、文案工作人員可以不用藉由讀者實際留言迴響,只要透過點擊率、回訪率、停留時間這些數據就能知道讀者評價。然而,這也一定程度提升了文字工作者的壓力,因為數據是最赤裸的成果表現,而且自文字工作出現以來就出現的難題,並沒有因為相關數據的出現就改善。

不過,SEO的確是Google帶給寫作者最好的禮物,除了讓寫作者只需努力寫作,就有可能在某個偶然下被發現,也讓寫作者更容易以讀者為本、從讀者角度出發進行寫作,寫出更尊重讀者喜好與時間的文章。每位文字工作者、寫作者的根本,至始至終都是讀者,一篇文章、一段文字創作,如果沒有讀者賞光,就無法稱為「作品」。在SEO出現的時代,每位寫作者都必須更把讀者當一回事,更仔細觀察讀者反應,才能在這SEO當道的時代,讓自己辛苦而成的作品更容易看見。

Leave a Comment